首页 出右刊物
如何规避“借名买房”的风险?

很多时候,买房人基于规避限购令、借用他人名义贷款、享受购房优惠政策、或者隐瞒自己真实财产信息等等原因,以他人名义购买房屋。此种行为的风险很大,比如:登记人反悔、登记人死亡、登记人的配偶主张其为共同财产、登记人自身有债务等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实际买房人财产损失或确权障碍。那么,如果实在需要借名买房,可以从哪些方面规避风险呢?

1、避免借名购买有严格身份限制的房屋

如拆迁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安置房等,此类违反法规政策的合同极有可能被认为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或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而被判定无效。合同无效,登记人返还购房款,双方根据各自过错承担责任。于是在房价飞涨的今天,实际买房人只能拿回十年前支付的购房款。

2、签订书面的借名买房合同

合同一定要书面的,而且一定要约定清楚:①房屋产权归谁所有;②购房款是谁付的;③登记人应实际买房人的要求无条件变更登记的约定;④严格的违约责任;⑤合同无效的处理。该合同在应对登记人的反悔、第三人的权利请求方面都是重要证据,一定不要以双方是好朋友、不好意思写那么多之类的理由不签订书面合同,要知道这其实是对双方的保护。

3、保管好可以证明买房过程及权属的所有材料

包括银行流水、首付款收款凭证、按揭贷款协议、物业费凭据、房产证等等,用以侧面证明房屋的实际权属。

4、实际占有和使用房屋

一则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登记人在实际买房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房屋转让给第三人,二则可以在发生争议时占据主动权,避免出现登记人拒绝腾出房屋而实际买房人无计可施的情况。


最后,提醒大家一句,不动产权证登记的所有权人不一定是真正的权利人,在二手房交易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要求卖方多提供信息和资料,尽量避免发生争议。